最近,随着气温回升,我国北方多地进入了杨柳飞絮期,漫天飞絮如雪。这些飞絮是如何产生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在北京中心城区,漫天飞絮如雪。为此,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于近日发布了今年首个杨柳飞絮预报。
- 4月上旬是第一个飞絮高发期,主要区域是五环内城区;
- 第二个高发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主要区域是城区和平原区;
- 第三个高发期在5月中旬,主要在山区。

眼下,北京已进入“飞絮高发期”,一团团棉花般的飞絮,给不少人带来了过敏的症状。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车少臣:飞絮本身属于植物的纤维,就像棉花一样,因为我们现在硬化铺装的路面特别多,它会附着灰尘、一些有毒有害的颗粒物,也会吸收空气当中的一些花粉。其实飞絮相当于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它本身并不会直接让人产生过敏症状。

对于容易过敏的人群来说,这段时间外出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外出回到室内后,建议用清水及时清洗面部,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口腔。户外锻炼等室外活动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等飞絮较轻的时段。
飞絮易燃隐患大 消防安全提示
杨柳飞絮除了容易引发过敏症状,堆积在路边、街角等区域的飞絮,还潜藏着火灾隐患。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了解飞絮的火灾危险性,消防员进行了一场点燃飞絮的试验。
首先,消防员用打火机点燃这盆杨柳絮,火苗瞬间蔓延,燃烧速度极快。仅需25秒,一盆杨柳絮便完全燃烧,燃烧温度高达377.5℃。
之后,消防员又将燃烧的纸屑丢入飞絮堆,飞絮立即被点燃,并形成连片燃烧的趋势。

最后,消防员还用了未熄灭的烟头当火源,丢在一团团飞絮里,接触点瞬间焦黄冒烟,火苗在地面上飞蹿。

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 李昊:杨柳絮含有大量油脂和纤维,这些成分使其极易燃烧。杨柳絮表面绒毛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后,一旦遇明火,可在2秒内迅速燃烧,容易形成飞火,从而引发更大火灾。市民外出游玩时,切勿因好奇去点燃杨柳絮或随地乱扔烟头,在飞絮集中的地方,不要停放电动车和汽车,以免发生火灾,造成损失。
飞絮来自杨树柳树雌株 正逐年更换树种
这些杨柳飞絮是怎么产生的?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治理呢?
杨树和柳树均是雌雄异株的树种,飞絮来自雌株,是受气象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在北京,日平均温度达到14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75%的时候,就会催生飞絮。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车少臣:我手里拿的是毛白杨雌株的花絮,这上面有一个一个已经开裂的果实。在果实里面会有很多的种子,种子上面附属了很多白色纤维状的长毛,这个随风进行扩散,形成了飞絮的现象。飞絮其实是种子传播的一种自然方式。

不少人发出疑问,既然产生飞絮的是杨树和柳树的雌株,那么为何不都种植雄株呢?或者将它们的雌株“一砍了之”呢?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 姜英淑:如果单一雌株或者单一雄株,会对生态有破坏,它的生物多样性会大大降低,这个树种将来可能遗传基因越来越窄,所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不科学。我们还是要保证一定的平衡,杨柳树蓄积量在北京总计占40%,如果要全部替换、砍掉,是对生态的巨大破坏。
北京有不少的杨树和柳树,它们是生态建设中重要的树种。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车少臣:杨树应该是防风固沙的一个大功臣了,尤其在一些防风的林带,主要是以杨树为主。柳树是北京绿色期最长的一个阔叶树种,春天发芽最早的就是柳树。

怎么解决杨柳飞絮?近年来,北京市正逐年更换树种,减少飞絮的产生。比如有一些杨树和柳树,到了更新采伐的年龄,就会用其他的乡土树种进行替换。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 姜英淑:所以我们还是要遵循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最终达到有絮不成灾的目标。
多部门联动 开展飞絮防治
除了逐年更换树种,在杨柳飞絮期,北京多部门展开联动,开展高效精准的短期应急防治措施,降低飞絮对居民的影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 姜英淑:上午10时到下午2时温度高,要加大喷水湿化的力度。早高峰之前,把头一天积累的飞絮要清理掉,再喷。我们委办局的联动,加上传统和新技术的结合,提前预测预报,确保安全有效。

杨柳飞絮期,北京多部门紧密协作,园林部门重点做好源头管控、林地绿地飞絮防治;气象部门及时预报天气信息;城管委组织各区、各环卫专业单位开展湿化和清扫,抑制飞絮二次飘飞;消防部门则做好防火巡查和宣传,严防飞絮引发火灾;用“组合拳”的方式,来降低飞絮对公众生产生活、出行造成的影响。
喷洒“凝絮剂”、手提“吸尘器”
多种方法治理飞絮
为了治理飞絮,今年,北京的园林部门还采取喷洒可自然降解的“凝絮剂”、手提“吸尘器”等防治手段,降低飞絮对市民的影响。
在北京南二环永定门东滨河路上,园林工人正在往洒水车里灌入一种黏稠状液体,即“凝絮剂”,在经过与水快速混合后,就可以往杨树上喷洒了。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王艳春:这个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制备的水溶液,在现场兑水稀释,直接喷湿在树冠上,就可以把飞絮粘住,而且这个药效基本上能持续十天到半个月。

专家介绍,这种“凝絮剂”是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机物,可自然降解,且成本较低。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王艳春:因为它是一种物理的防护膜,类似于我们皮肤的保湿剂、保水剂。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没有抑制,相对于喷水来讲,它的成本是大大降低了。现在技术也算稳定了,今年要做一个大范围的中间性试验。
尚未飞落的飞絮可以用“凝絮剂”粘住,已经落地的飞絮如何处理呢?

这个类似吸尘器的设备,它叫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地面的飞絮被吸入后,集中进入尾部的网兜,吸满一袋后清理干净,继续作业,是治理地面飞絮的一把好手。

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研发机构负责人 李敏:这个设备两公斤左右,是一种特制的轴流风机,经过两年多的计算模拟测试,确定参数。要合适的风力、风压和风量才能够只吸杨柳飞絮,而不吸其他东西,比如在路边上的泥沙或者树叶都尽量少吸。
责任编辑:韦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