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知|凌小蛰,一只濒死小雪豹凭啥感动了全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3:18:00    

于梅君

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

近日,一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在青海省治多县索加乡被发现,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旋即展开,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救治,小雪豹终于成功脱险。众多网友也通过“云端监护”,见证了这一濒危物种的救治全程。

暴风雪中,小雪豹命悬一线

今年3月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一场暴风雪正在肆虐。一只弱小的雪豹幼崽在冰天雪地中被生态管护员发现。那时,它瑟缩在冰冷的岩石上,小小的身躯仿佛随时都会被大风吹走。体温计显示,它的体温仅有36.3℃,这与雪豹正常的体温37.7℃—39.5℃相差甚远。颈椎骨折、严重脱水,小家伙连抬头吃食的力气都没有。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高级畜牧师齐新章回忆,初见时,这哪像是一只充满生机的雪豹啊,“身型干枯瘦小,小小的一坨,模样可怜巴巴的,真是让人心疼到不行。”

经过临时救援场所的初步处理,三江源国家公园治多管理处马不停蹄,辗转1500 公里,将这颗“生命的火种”连夜送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植物园)。它成为这里救护的第12 只雪豹,也是2025 年最牵动人心的“生命奇迹”,它被命名为“凌小蛰”,寓意着“冰雪中萌发的希望”。

经过检查,这只雪豹幼崽是雄性,体长74 厘米,体重9.7 千克,相比同龄雪豹显得瘦小。救护人员推断,它大约6 个月大,大概出生在2024 年9 月,很可能是从高处坠落导致脊椎受伤,进而失去行动能力,长时间饥饿又感染,差点丢了性命。

“凌小蛰”重生记

面对“凌小蛰”的伤情,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为它量身定制了一套全面的抢救治疗方案——保温、吸氧、营养支持、抗菌消炎、调整肝功能,再加上局部外伤处理,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3月8 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凌小蛰”终于能把头抬起来了。齐新章兴奋至极,“总算是把它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了!”之后,救护人员小心翼翼,一边保证它的脊椎稳定,一边为它进行全身按摩和关节活动刺激。

随着救治一天天进行,“凌小蛰”的状态越来越好。体温回升到了正常水平,各项血液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四肢和头部都能灵活行动了。3月18日,当新鲜的肉块放在面前时,“凌小蛰”用前爪艰难地撑起身体,一点点挪向食物。网友们在直播中泪目:“它爬的每一步,都好像用尽了全身力气,生命力也太顽强了。”

到了3月20 日,“凌小蛰”的体重涨了3 斤半,而且应激性也增强了。有一次,为了护食,它居然对着救护人员“龇牙”了。工作人员王璐笑着说:“雪豹可是很护领地的独居动物,这表现说明它的防御本能正在恢复,就像是跟救护人员说‘我很凶,别给我靠近哦’。”

救护中心最近公布的视频里,“凌小蛰”已经能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吃完东西后,还能自己慢悠悠地走回笼舍休息。齐新章介绍,虽然“凌小蛰”情况明显好转,病情基本稳定,但脊柱损伤仍是个隐患。接下来,救护人员会持续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由于年幼且长期与人接触,“凌小蛰”可能无法再回归野外,将在动物园里度过余生。但对它来说,活着本身已是奇迹——正如网友所说:“它站起来的每一步,都是对生命最好的致敬。”

“雪山隐士”为啥成为大明星

在“凌小蛰”救治过程中,工作人员把救护全程搬进网上直播间,网友们纷纷围拢观看,一起见证这场生命的奇迹。

近年来,雪豹不再是高深莫测的“雪山隐士”,而是变成了备受关注的明星物种。雪豹幼崽嬉戏打闹、成年雪豹捕食岩羊的画面,一次次登上热搜。

就在不久前,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整理2024 年红外相机图像资料时,惊喜地在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捕捉到多只雪豹的精彩身影。

在一段画面中,雪豹矫健的身姿在崎岖山路间飞速穿梭,紧紧追逐着前方逃窜的岩羊。不仅如此,还拍到了雪豹和幼崽一起活动的画面,它们有时在山间悠闲漫步,有时在陡峭的悬崖上攀跃跳跃。

雪豹粗壮短小的四肢和又长又有力的尾巴,让它们在复杂的地形中如鱼得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的完整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还有西藏那曲市,林草部门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联合调查近日也有重大发现,他们识别出了126 只雪豹个体,看来那曲市可是青藏高原腹地雪豹的重要栖息地呢!从2021 年起,调查团队在这儿布下217 台红外相机,累计收集到2538 张雪豹照片,经过复杂的个体识别,才记录下这126 只雪豹,其中包括12 只可爱幼崽。

雪豹的邻居们也被记录在案,3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猞猁、金猫、赤斑羚、豺等,让那曲市呈现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画卷。

雪豹作为顶级捕食者,掌控着岩羊、旱獭等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没有它,高原生态链可能崩溃——就像公司没了老板,各部门乱成一团。正如专家所说:雪豹生活得怎么样,直接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堪称 “高海拔生态晴雨表”。

从红外相机拍到的雪豹追逐岩羊,到“凌小蛰”挣扎求生的每一步,每一帧画面都让无数网友动容。有网友留言:“看着它们,突然理解了什么叫‘生命的力量’。”

如何在三江源“数”出1002 只雪豹

国家林草局今年1 月公布的数据,简直太令人惊喜了!在我国约36 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土地上,栖息着约1002 只雪豹。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雪豹种群评估,也是目前全球正式发布最大的雪豹数量调查结果。

而这背后,是科研人员无数的心血与付出,他们得一只只去数那些神秘的雪豹!雪豹本身行踪诡秘,活动范围又大,要准确评估种群数量,难度可想而知。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介绍说,雪豹可是亚洲中部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地位很重要,掌控着好多食草动物的生死。而在三江源区域,有大片大片适合雪豹栖息的土地,让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雪豹分布最集中、种群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从2015 年到2021 年,科研人员在我国三江源区域的12 个长期监测点位,放置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收集到近万次雪豹的独立活动记录。那么,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分辨出每一只雪豹个体?

赵翔介绍,识别雪豹身上的花纹是关键。每只雪豹的花纹独一无二,科学家靠对比耳后、侧腹等3处斑纹来进行“豹脸识别”,

只有这三个部位完全一样,才会把它确认为是同一只雪豹。此外,雪豹的粪便里藏着遗传密码,科研人员也可借此统计种群数量。

经过反复比对和精密的数据模型计算,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在三江源约36 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大约11 万平方公里是雪豹潜在的适宜栖息地,种群平均密度大概是每100 平方公里0.9 只,种群数量约1002 只。

目前全球雪豹种群数量大概在7446——7996 只之间,全国雪豹数量大约为4500只,相比而言,三江源区域的雪豹数量惊人。这不仅突出了三江源区域雪豹保护的价值,也彰显了我国在全球雪豹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正如专家所言:每只雪豹都是生态系统的信使。而“凌小蛰”事件教会我们,保护不仅是科学,更是人与自然的共情。

知多一点

雪豹的“奇幻漂流”!北京也曾是“雪山之王”的地盘

谁说雪豹只爱青藏高原?最新研究发现,这群“雪山精灵”曾经也是“北漂一族”!中国科学院团队最近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和门头沟牛眼洞的化石堆里,扒拉出了雪豹的“身份证”——原来这些高冷的大猫,早在几十万年前,就来过北京“打卡”了!

雪豹曾走出过青藏高原

此前的研究显示,雪豹在演化过程中和老虎的亲缘关系最近。也就是说,雪豹和老虎原本是“表兄弟”,但后来一个上了高原,一个留在森林,彻底“分家”。科学家一直想不通:为啥雪豹非要跑去青藏高原“吃苦”?

此次研究成果显示,雪豹在历史上曾走出过青藏高原,出现在北京和欧洲等地。早在八九十年前,裴文中院士就曾注意到周口店发现的一件化石,提出其为雪豹化石的可能性。后来也有欧洲学者认为这件化石就是雪豹,但缺乏系统的论证。

如今,科研团队从大量化石记录中识别出雪豹化石,并以此探索雪豹的演化之路。

此次识别出的5件雪豹化石,发现地分布在亚欧大陆多地,除了北京房山和门头沟外,一件出自甘肃龙担,还有两件发现于葡萄牙和法国。

这是雪豹演化进程中走出青藏高原的“小分支”。这些化石记录证明,雪豹曾在包括北京在内的欧亚大陆多地广泛生存过,后来随着气候变化,这些雪豹又从北京等地消失了。

雪豹快速演化期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早在220万到250万年前,虎和雪豹就开始在演化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在七八十万年前,青藏高原经历了一次明显抬升,出现了大规模冰盖。在同一时期,雪豹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演化期,经过后来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雪豹的样子。

“在甘肃地区发现的雪豹化石,距今约220万年至250万年;在法国发现的雪豹化石距今约50万至60万年;北京周口店发现的雪豹化石可能距今20万到30万年;葡萄牙和北京门头沟发现的化石,距今大约1万年到10万年之间。”专家介绍,目前在发现雪豹化石的房山周口店第三地点和门头沟牛眼洞,都还没发现古人类遗存,这或许是因为雪豹的生活环境为严寒地带,而人类一般会选择相对温暖的地区生存。

这些化石所在地点虽然海拔低于500米,但全部处于山地环境,而且基本都有羊亚科物种分布。这再次印证,对于雪豹的演化来说,山地地形和猎物,可能比高寒气候本身更加重要,而这一结论可以为雪豹的保护提供参考。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 北京接报190起大风警情,近9成为高空取物

    记者4月12日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获悉,11日17时至12日18时,全市接报190起因极端大风引起的事故救援警情,具体为高空取物168起、树木倒伏12起、电力设备故障10起,未接报造成人员伤亡的警情。其中,高空取物警情占总体的88%多,涉及清理、转移或固定松动、脱落的防盗窗铁皮、阳光房玻璃和屋顶的油

  • 强风袭来,动车组需要限速或停运吗?

    来源:中国铁路 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大风橙色预警4月12日8时至13日8时预计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等地局地阵风可达12到13级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今天白天北京大风进入最强时段动车组列车是否能够正常运行铁路部门如何确保运输安全小编马上为你讲解风多大时,列车需限速或停运◉ 当环境

  • 北京已有13个区出现10级以上阵风 预计当前至下午是北风最强时段

    据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消息,北京全市已有13个区出现10级以上阵风,预计当前至下午是北风最强时段。天气实况:受低涡影响,北京市4月11日傍晚至12日上午出现大风天气。11日17时至12日12时,全市有296个测站极大风达9级以上(占比51.0%),109个测站极大风达10级以上(占比19.0%)。1

  • 新知|凌小蛰,一只濒死小雪豹凭啥感动了全网?

    于梅君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近日,一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在青海省治多县索加乡被发现,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旋即展开,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救治,小雪豹终于成功脱险。众多网友也通过“云端监护”,见证了这一濒危物种的救治全程。暴风雪中,小雪豹命悬一线今年3月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一场暴风雪

  • 北京大风进入最强时段,“公众非必要不外出”

    央视新闻今天(4月12日)白天,北京大风进入本次过程最强时段,平原地区阵风可达9至11级,山区局地13级以上,大风橙色预警信号生效中,公众非必要不外出。明天白天,北京大风持续,阵风仍有10级左右。后天,北京大风逐渐减弱、停歇。昨天白天,北京以多云间晴为主,傍晚到夜间风力增强,监测显示,11日17时至

  • 北京极端大风今天进入最强时段

    根据大风橙色预警信号,昨天前半夜至今天白天:北京将处于风力最强时段,预计平均风力可达6级,平原地区阵风9至11级,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平谷、密云等区的部分地区阵风为11至13级,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视频自气象北京,12日6:50拍摄于门头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