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西蒙·波伏娃已经在《第二性》里说过:“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

女人、“房间”与家
女性觉醒,这在近些年是个明显的趋势。
全球累计销量两千万册,出版二十二种语言版本,改编电影获戛纳电影节三项提名的书籍《醒来的女性》(2017年中译本出版),英文书名是“The Women’s Room”,直译过来是《女人的房间》,讲的就是女人因传统思维、文化、性别差异被困在房间的故事。书中有这么一句:“要毁掉一个女人,你根本用不着强奸她或杀了她,你甚至不用打她,你只需要把她娶回家。”全书反映的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的生存困境,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它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影响了无数女性读者,让人感同身受。
《雁回时》讲的也是女性困于房间的故事,还添加了女性群体的和解互助和自我救赎的情节。虽是配角,“晴格格”王艳饰演的周如音,人物设定比阮惜文更典型,她是一位“以夫为天”的女人,她如此要求自己,也如此教育女儿,但当她发现自己一生的苦难竟然都是丈夫导致时,即从夫权规训的捍卫者变成了反抗的同盟者;温峥嵘饰演的阮惜文,与庄寒雁、阿芝形成祖孙三代闭环,母亲(阮惜文)缺席了女儿(庄寒雁)的成长,女儿(庄寒雁)却来反哺母亲;当庄寒雁背负着母亲的血海深仇,一颗心已变得冰冷麻木,女儿阿芝又展开稚嫩的怀抱,“等阿芝长大,就来帮你报仇。”一句话,女儿也可以是母亲的倚仗。而一把从母亲手上传给寒雁,又系于阿芝身上的长命锁,重新将三人拉回到家庭之爱的闭环里。

编剧曹笑天认为:“在复仇之外,完成人物的成长闭环。比如庄寒雁因为失去了母亲和家而复仇,复仇成功后她不但获得了家和爱,也重新定义了‘何以为家’。从澹州的家,到庄府的家,再到傅府的家,这是庄寒雁在整个故事里,一直在面临的考题。”
萨特说过,“每个选择都是自我塑造的刻刀。”庄寒雁选择了复仇,也选择了做完成复仇后更复杂的自己。枷锁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同时也打开了新型母女关系的创作空间。剧情最后,阮氏、寒雁都分别和年轻时的自己相遇和解,都找到了情归何处和令自己舒适的家,她们终于走出了那个深深禁锢个性的“Room房间”。
现实+逻辑不等于不是爽文
很多善良的观众说看到了女性的胜利。但——你确保这真的是女性的胜利,而不是特权的胜利?
假使庄寒雁没挤进京城贵女圈,没有和大理寺卿联姻,她不是前齐王妃的闺中好友,她母亲不是和苗贵妃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贵女,甚至她复仇的对象庄仕洋不是权宦义子,她仅仅从澹州而来,像一颗轻飘飘的尘埃,没有特殊渠道,没有魔法加持,身背一腔仇恨,就凭手上的一根簪子,真的能打败庄仕洋的魔法?尤其还是在父权社会里弑父……

退一万步,连最基本的复仇也并不容易成功。
光看戏剧史上最著名的哈姆雷特王子复仇的过程就知道了,哈姆雷特身为唯一王储,却将自己比作一只失去了方向的船,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再看很多父母为孩子复仇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就知道,无论过去多少年,用尽什么方法,最后冤情大白于天下,将仇人绳之以法的概率都极低;更遑论未成年人(《雁回时》故事中庄寒雁重生的年纪仅十二岁,行笄礼十七岁,而古代女子行笄礼一般为十五岁)向老谋深算、且是权力勾结者庄仕洋的复仇,无论怎么以身入局、既当猎物又当猎人,就算再加上傅云夕的强强联合,胜算都堪称渺茫。
正因为难,看着才爽。
我当年在采访《百家讲坛》时得知,原来节目的设定是各种学科专家走向老百姓,有文科也有理科,但最后流量高的全是文史类,成为“文史讲坛”。专家解释说一来文史门槛低,有很多故事可以吸引人,二来文史中有很多权谋,甚至有时讲师并没有打算讲权谋,但为了收视率也不得不偏重权谋。因此“爽文+权谋”一定是流量密码,这是已经验证的事情。
所以《雁回时》虽然好看,也很愿意讲逻辑和现实,但实际架构是超越逻辑和现实的。
眼神杀与感染力
曾获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侏罗纪公园》的剪辑师麦克卡恩说,关注影片中的情绪起伏是他必须要做的工作。一段片子从何处下剪刀并没有标准答案。像《花样年华》,有的地方如周慕云的情绪积累适合一镜到底,因为时间积累了才能感知情绪,和观众建立联系;但有些就适合直接剪辑,从而建立情绪的起落和结构的衔接。
大家喜欢《雁回时》中好几个配角,尤其是饰演庄仕洋的喻恩泰,他的眼神有时候比台词带出的内容更多。麦克卡恩说,“厉害的演员可以一句台词都没有,他的眼神比台词说得更多,当他的眼神在变化,角色就做出某种决定,这样的眼神和各种镜头都能无缝衔接,当镜头切向他眼神的方向,无需多说,我们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喻恩泰是影视圈的学历大神,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和表演专业的双博士。他29岁扮演《武林外史》吕轻侯时,编剧让他背诵《论语》《诗经》,他真的去背,结果台词中用得最多的却是“子曾经曰过。”他甚至还在综艺节目表演过背诵莎士比亚著作原文。正是这些“笨功夫”给他打了底,《雁回时》演到庄仕洋为保命默写《四海大典》,简直就是专为他而特设的情节。
饰演阮惜文的温峥嵘也是圈里公认的“戏疯子”,这个角色很复杂:全家被人陷害,自己双腿残疾,为仇人生下女儿,几十年活在仇恨的煎熬里,所以表情是微微扭曲甚至狰狞的。然而到最后母女和好,互为依靠,与一生至爱重逢,同自己和解,又变得柔软慈爱,转变毫不违和。

当观众看到漂亮的男主女主,会心生羡慕:“哎呀好漂亮呀!”但当看到演技派老戏骨的演出时,又会心生警惕,紧紧跟着情节走:“又要干什么?”演技是基于对生活的理解,加以技术控制的对生活的演绎。优秀的配角令故事避免扁平化,一张脸,演出了人物多个层面,如庄仕洋呈现于人前的迂腐懦弱,如阮惜文面孔下的凄厉、执念、彪悍和转身放下的洒脱。
因为他们不是靠爽文架构和金手指才能完成的角色,人物的褶皱更真实可信,才更具现实感染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