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映才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云南铁路从无到如今“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历时100余年,它的每一次跨越都与云南社会变迁紧密相连。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云南百年铁路故事,不仅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也是对云南铁路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更是对在校青年大学生的滋养和涵育。
科技创新与工匠精神?。云南铁路建设史是一部与山川天堑较量的壮丽史诗,无数建设者以智慧和汗水在崇山峻岭间镌刻下奋斗的印记。在20世纪“与天斗、与地斗”的“成昆铁路大会战”中,铁路建设者们创造了13项世界纪录,联合国将成昆铁路工程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活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并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在被誉为“世界最难掘进隧道”的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建设中,建设者历时12年攻克高地温、突泥涌水等难题,2020年全隧贯通后,集体和个人获多项表彰?;到新时代渝昆高铁的智能建造,云南铁路建设者始终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信念,在高原上书写着中国铁路的壮美篇章。其中所蕴含的求实创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可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民族团结与文化交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云南铁路途经14个州(市),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中老铁路玉磨段沿线就聚居着彝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同时,老挝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中老两国同饮澜沧水、山川同美、日月同辉,让两国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性相通相融,在中老边境地区尤为突出,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拉近了两国的互通交流,也为提高沿线人民生活条件、造福两国人民搭建了桥梁。铁路作为工业遗产,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表现载体,在新时代,云南铁路文化被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尤其是与新媒体传播的融合,转化为文旅名片?。同时,结合云南铁路的站房、桥梁、隧道、劳模、工匠、马帮和旅游文化,进行云南铁路文化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与铁路文化研究会共同成立云南铁路文化研究中心,开展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开发。
实践教学与思政育人基地?。?结合云南百年铁路故事,云南多地将思政课堂搬到铁路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通过实地观摩、情景体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创新实践?。例如,云南铁路博物馆作为国家级教育基地,成为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文物展陈、历史讲解等,将铁路发展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同时,结合铁路博物馆、铁路站段和铁路英模事迹开展的大学生“领航计划”,已有多部作品在国赛中获奖。
国际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这是第一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5”合作模式,即老挝教师赴昆明参加为期2年的教育能力和师资培训后,中方派遣专家组前往老挝开展为期5年的教育技术合作。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和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出海”的生动实践,是讲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素材。
[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双百双进”活动调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