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
近日,悦康药业(688658.SH)发布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37.81亿元,同比下滑9.9%;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骤降33.05%。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三年业绩下滑,2022-2024年累计营收跌幅达16.8%,净利润缩水超6成。
核心产品卷入“双价”风波,业绩连续三年下滑
业绩颓势与核心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一药双价"争议直接相关。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发函关注部分药企通过虚开发票制造"底价+开票价"两套价格体系的问题。虽然函件未直接点名悦康药业,但市场高度怀疑指向悦康药业的核心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这款产品在国内该类药品市场占主导地位,2022年市占率高达74.12%。该公司迅速回应,承诺将该产品全国挂网价格由24.1元/支、18.14元/支(部分省份集采中标价格)统一调整为11.2元/支,也就是下调53%和38%,导致2024年四季度单季亏损8601万元。
推广费占比97%,销售合规性存疑
争议背后暴露出销售链条的深层次问题。悦康药业采用“推广经销商+配送经销商”双模式,其中推广经销商同时承担市场推广职能。2019-2024年,公司累计销售费用达73.7亿元,其中市场推广费占比高达97%。
尽管公司声称未参与经销商定价,但其主导市场推广的配送经销商模式(销量占比79%),使得外界难以相信其对价格体系完全"无责"。业内人士指出,高额推广费用往往与医疗回扣等灰色操作关联,此次事件进一步引发对药企销售合规性的审视。
仿制药红利消退,转型创新药遇阻
作为仿制药起家的企业,悦康药业面临双重打击:
一方面,主打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占2023年营收58%,价格腰斩后预计2025年收入将减少超10亿元;另一心脑血管药物活心丸也面临集采降价压力。同时2024年抗感染药物毛利率仅6.9%,较2021年下滑1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转型创新药成为唯一出路,但进展缓慢:目前仅1款1类新药(枸橼酸爱地那非片)上市,且销售贡献未披露;4个在研1类新药中,3个处于NDA阶段,但募投项目屡次延期,原计划8000万元的智能编码项目已终止。
在业绩不稳定的情况下,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被迫取消。在募投项目延期的情况下,该公司近期又计划定增3亿元,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一举措引发了市场对股本稀释的担忧。
80岁创始人交班,年轻管理层面临严峻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悦康药业创始人于伟已80岁高龄,正逐步将管理权交给第三代其孙辈——37岁的于飞(总经理)和30岁的于鹏飞(董事)。但接班团队面临艰巨任务:该公司能否通过成本控制抵消主力产品降价影响?创新药管线何时能形成收入支撑?这都是该公司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二级市场上,截至4月3日,悦康药业股价报收14.83元/股,较发行价跌39%,反映出投资者信心的低迷。悦康药业的转型过程,正迎来最关键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