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真的太感谢了!”收到工伤伙食补助费的王大哥,第一时间致电潮安区人社局,言语间满是感激。近日,潮安区人社局通过主动介入、积极调解,仅用一通电话,就帮远在千里之外的王大哥追回了工伤伙食补助费。这场“不见面”的调解,不仅免去了当事人的奔波之苦,更以小金额、快响应、零成本的服务模式,生动诠释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承诺。
王大哥在潮安区某建筑工地务工时意外受伤,治疗期间产生了伙食费用。然而,因工伤赔付金额较小,用人单位起初未予重视,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加之王大哥需照料患病老人,已返回外省老家。若按传统仲裁程序维权,需多次往返两地,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远超诉求金额。无奈之下,王大哥拨通了潮安区人社局的服务热线。潮安区人社局劳动仲裁委接到电话后,迅速启用“绿色调解通道”,采用电话调解方式,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让维权“零距离”。
“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的诉求也要全力以赴!”针对小额争议、异地维权的案件,潮安区人社局秉持“调解优先”“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创新采用“电话调解+线上确认”模式。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反复研究王大哥的案件情况,精准锁定争议焦点,并通过十余次电话沟通,向企业耐心释法明理,既讲清法律责任,又引导企业换位思考。最终,用人单位当日完成转账,王大哥足不出户便收到补助款。款项到账后,他感慨道:“原以为要折腾几个月,没想到我只打了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难题,这样的服务既暖心又高效!”
此次电话调解是潮安区人社局深化“主动服务、高效便民”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潮安区人社局致力于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领域创新构建“1+3+N”多元调解体系。2024年,全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高达94.7%,远超75%的省任务指标,基层调解组织案件受理量占比达88.47%,形成了“企业内部化解矛盾、镇街协同处置纠纷”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其中,凤塘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因调解质效突出,被省人社厅授予“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此外,潮安区人社局还创新推动行业性调解组织赋能增效,出具《仲裁建议书》指导古巷陶瓷协会、凤塘镇企业家协会等行业协会发挥专业优势,成功化解多起尘肺病工伤赔偿争议,探索出“行业自治+专业调解”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潮安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是一句口号,更体现在每一个案件的倾力投入中。接下来,潮安区人社局将继续以“主动靠前、数据赋能、情理并重”为原则,推动调解服务向更高效、更便捷、更人性化升级。无论是千里之外的劳动者,还是小微权益诉求,该局都将坚持“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办”,让每一位劳动者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人社温度”。
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林灿鹏
【作者】 纪金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