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生儿重症救治水平大幅提升,越来越多早产儿顽强开启成长之旅。但这些“早到的天使”器官发育不成熟,健康隐患众多,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严重影响视力预后,成为医学团队亟待攻克的难题。

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传来好消息,眼科、新生儿重症医学中心(NICU)及儿童麻醉专家携手,成功为一名胎龄仅27周的双眼ROP早产儿实施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玻璃体腔注射术。
这名早产儿化名布丁,出生时胎龄27周,体重仅1300g,十分脆弱,出生后就被收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接受系统治疗。在NICU数周精心照护后,矫正胎龄达36周时,眼科常规眼底筛查发现,布丁被确诊为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二区3期PLUS。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展迅速,“时间窗”狭窄,一旦错过黄金治疗期,极易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这一消息让布丁家人心急如焚,渴望立刻治疗。

然而,布丁病情复杂,不仅患有严重ROP,还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巨结肠等病症,无法脱离机械通气支持,生命体征不稳定,属于高危重症监护病例。
面对这种情况,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迅速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眼科、NICU及儿童麻醉专家联合制定治疗方案,决定在NICU床旁实施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术。
手术中,儿童麻醉医师凭借丰富经验精准调控麻醉药物剂量,动态监测生命体征;NICU专家全程严密监护,确保急救措施随时可用;眼科团队凭借娴熟技术顺利完成玻璃体腔注药。
术后,布丁生命体征平稳。经1周及1个月的眼底复查显示,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病变区域逐步消退。若后续随访稳定,其视力有望免受ROP严重影响。
据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儿童盲症主要病因,发病机制是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及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是主要危险因素。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成熟,出生后血氧环境变化会诱发血管异常增生、渗漏,破坏视网膜结构。规范的眼底筛查可提升早期诊断率,及时抗VEGF治疗能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改善视力预后。
眼科专家提醒,出生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或有吸氧史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需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左右及时进行首次眼底筛查。筛查前家长要配合做好婴儿安抚,检查过程仅需数分钟,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对早产儿按时眼底筛查,早发现病变、密切关注进展并及时治疗,有治愈希望,家长务必重视,切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眼科团队已深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十余年,建立了成熟的筛查与诊疗体系。通过与NICU、麻醉科等多学科协作,已成功救治数十例极低体重、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重症ROP患儿,为早产儿视力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通讯员 王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