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4月9日讯(记者 李立宇 通讯员 陈琪瑶 郭芷祎)“无人机已准备就绪,按照既定路线飞行!”近日,在福建厦门500千伏漳金Ⅱ路117号-118号输电通道,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导线精巡技术对山火高发区域进行高频次、全方位智能巡检,耗时8分钟即完成1公里多导线巡视任务,同时利用缺陷自主识别功能,拍摄可见光照片163张,并现场自主生成缺陷报告,发现线树矛盾等2处一般缺陷。
“我们创新使用了单线激光雷达和PID算法控制,无人机起飞后可自动捕捉导线位置,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沿导线飞行,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巡视效率。”厦门供电公司输电中心五级职员陈国信介绍,仿线飞行就像汽车的辅助驾驶,全程无需人工操作。
此外,通过在巡检无人机前端部署AI识别算法,无人机沿电力线路飞行时能够自动识别线路,在过程中可自动对关键部位拍照,并结合后端图像智能识别技术进行缺陷自动研判,发现异常时,无人机可悬停进行多角度拍摄,并根据外部环境自动调整相机曝光、焦距等参数,确保图片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据介绍,目前缺陷识别算法已具备导线本体、防震锤、间隔棒缺陷,异物缠绕、线树矛盾、弧垂偏差等隐患的自主识别功能。
作为典型的海岛型城市,厦门岛的电力供应主要通过架空输电线路穿山跨海输送,且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频发,给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做好线路日常巡视尤为重要。
“过去我们普遍使用的无人机‘人机协同’巡检方式,需要人员在地面操作或提前规划好航线。一是对无人机飞手的操作要求高,且依靠视觉对导线进行稳定跟踪难度较大。二是人工规划航线工作量大,需要对每个巡视点位提前进行坐标定位。”陈国信表示,应用该技术后,巡检效率提升10倍以上,每年预计将节省至少50万元人力成本。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