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电圈

2025年的中国家电产业,如果市场上的主要家电企业和商家,迟迟不能走出“拼低价”的内卷式竞争,最终的下场和结局一定很惨。比如说,头部厂商的经营利润大幅度下滑甚至亏损,中小厂商则被淘汰出局,整个行业无利可图陷入一轮乱战与恶斗……
杨嘉 撰写
进入4月,很多家电厂商期待的消费强劲反弹局面并未出现,但是最不愿意看到的拼低价内卷争夺却在疯狂上演:零售价格一轮低过一轮,企业竞争动作一轮大过一轮,头部企业全线参战。
拼低价引发并加速的内卷式竞争,带给家电产业、市场和企业、用户的伤害及冲击,很多家电厂商只是看到了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并没有看到第三层面和第四层面。所以,才会出现低价格内卷的泛滥与无序。
第一层面,拼低价,会让家电产业链上的企业、商家,都没有钱赚,利润变少,甚至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的亏损。看似让利于用户,实则没有利润支撑的家电厂商,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会全面缩水。所以,拼低价对于家电产业的“制造商、品牌商、零售商、服务商”,以及最后的消费者,都是没有赢家的。
第二层面,拼低价,会让家电产业原有的发展转型,以及经营变革,特别是场景化、体验化营销,以及套系化和高端化的探索,遭遇正面的冲击和伤害。所有厂商为了活下去,为了冲规模,只能选择“拼低价”,原有的发展和经营节奏、模式和体验被打破。更多家电厂商只能“委曲求全”,做出阶段性的牺牲。
第三层面,拼低价,会让消费者的体验,理念和认知出现比较大的扭曲。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家电价格越来越低,消费者可以轻松地货比三家拼低价,看似买到的是低价产品,实则与价格匹配的品质、材料,以及服务等,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缩水。对于家电这种耐用消费品来说,用户短期难以体会到,但是3年、5年之后的“后遗症”一旦出现,不只是会彻底伤害用户的品牌认知和感情,还会透支整个中国制造的口碑与信誉。
第四层面,拼低价,对于家电产业生态的破坏,以及家电产业价值链的冲击,将会呈现“滞后效应”,可能会迟到晚到但一定会出现,而且短期无法扭转,修复需要更多的时间。很多家电厂商为了拼低价,还能有利润赚到钱,维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必然会在低价产品上偷工减料、降配置、减性能等,一旦这种情况呈现全行业的快速跟进,伤害和透支的就是用户对于中国家电品牌和产品的信任。
所以,今年开始,家电圈认为:主要家电厂商必须要想办法,走出“拼低价”的内卷式竞争泥潭。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勇敢地成为第一家“吃螃蟹者”,敢于在一线市场的竞争中“不拼低价拼产品、不拼概念拼实力、不卷渠道做服务”。
一是,拼低价,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永远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商业游戏;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有度,适可而止;二是,拼低价,永远没有赢家,只是一些家电厂商阶段性收割同行的商业伎俩,从来不是产业经营提质增效的大道;三是,家电厂商要想活下去,就要突破自己挑战自己,不能在拼低价格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