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硬核救援!叠饼式坍塌现场 被困3天的女孩被成功救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44:00    

一声尖利的哨响,街道上的喧嚣在中国救援队要求“全场静默”后瞬间消泯,开始等待一个可能的回应……

当地时间3月28日,一场7.9级的强震突袭缅甸。

本次震中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市大约20公里。在这次地震中,受灾较重的曼德勒省、实皆省、内比都等地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数百栋房屋损毁、倒塌,救援和医疗物资严重匮乏。

震后24小时内

中国3支救援队集结出发

在地震发生24小时内,中国政府向缅甸派出3支救援队,并宣布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 3月29日下午,应急管理部派出的中国救援队一行82人,携带20多吨救援装备和物资,从北京出发。
  • 由中国国家隧道救援昆明队和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医疗专家组成的中国云南医疗救援队一行37人,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便携式卫星电话、无人机等救援设备从昆明出发。
  • 同一天,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由15人组成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携带医疗急救品、破拆工具、照明无人机等城市地震救援装备物资在昆明集结。

震后18小时

中国第一支救援队进入灾区

云南救援医疗队是第一支进入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于震后18小时就抵达缅甸,在首都内比都开展救援。

中国救援队行动队队长王墨表示,“所有的倒塌基本上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叠饼式的、粉碎式的、下沉式的坍塌都有。我们对整体安全是有评估的,在安全的条件下,我们希望能够营救出更多被困人员。”

3月30日4时56分

中国救援力量抵达缅甸后

搜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3月29日晚,云南救援医疗队抵达救援现场后,在当地一家坍塌的医院废墟下探测到生命体征。

当时,建筑的一层全部被震垮,要施展救援,就要把被埋压的老人从垮塌的墙体缝隙中抽离,救援环境非常复杂。

当地时间3月30日凌晨4点56分,经过近5个小时的救援,这名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成功获救。这是中国救援力量抵达缅甸地震灾区后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

3月30日傍晚

中国救援队抵达曼德勒市展开救援

陆续救出4名被困人员

当地时间3月31日0点40分,经过救援队员5个多小时的持续作业,一名被困将近60小时的女性被成功救出,这也是中国救援队抵达受灾严重的曼德勒市后搜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

救援一刻不停,在救出这名幸存者后,中国救援队又转往一栋公寓倒塌现场与其他中国救援力量共同营救一名被困孕妇和她5岁的女儿。当地时间3月31日5点37分,经过持续奋战,5岁女童被救援人员成功救出,她是中国救援力量在曼德勒地区救出的第二名幸存者。

40多分钟后,当地时间3月31日6点20分许,被困孕妇也被抬出废墟,这是中国救援力量抵达曼德勒地区后救出的第三位幸存者。

与此同时,另一个救援现场天空公寓的救援还在进行。面对叠饼式坍塌,中国救援队“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迹象”。

这是4月1日在缅甸曼德勒航拍的天空公寓形成的叠饼式坍塌(无人机照片)。

在这里,一名女孩告诉救援人员,她的姐姐被困在废墟里。救援人员根据女孩的描述,找到了她姐姐被困的位置。幸运的是她姐姐意识清醒,能进行简单交流。

救援过程中,余震不断发生。等余震平息,救援人员马上回到废墟继续营救幸存者。中国救援队行动队副队长韩文东说,“生命在等待,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迹象!”

当地时间3月31日7点15分左右,这名29岁的女性被成功救出,这也是中国救援队在曼德勒地区救出的第四名幸存者。目前,已有约400名中国地震专家、救援、医护人员在缅甸各地参与抗震救灾。截至当地时间4月1日8时,中方救援队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

地震发生后,不止中国政府派出精锐力量支援缅甸,许多生活的中国同胞也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救灾行动当中来。

除了不眠不休的救援队

还有“全天候”的志愿者

地震发生后,灾区急需汽油、柴油、饮用水、蚊帐、帐篷等物资。

从3月29日开始,每天都有中国志愿者安排的救援车满载物资抵达灾区。尽管从仰光到曼德勒的道路有几十处被毁,但是志愿者已经基本摸清进入灾区的路线,可以在预期的时间内抵达灾区。

某中国救援队的队长称,此次缅甸曼德勒华人的联合力量非常强,在赶往救援现场前,当地华人组织已将受灾区域进行排查和统计反馈给赶来的救援队,并在仰光联系飞机、准备车队,将救援队伍第一时间送往曼德勒。救援队抵达后,在驻点有数百名志愿者全天等候。

当地时间4月1日,总台记者来到此次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实皆省实皆市。整座城市房屋严重损毁,物资匮乏,来自曼德勒的华人志愿团队来到这里,为灾区民众分发救援物资。

华人志愿团队领队段素娟表示:“这次本身打算自己过来,但是我们觉得力量太小了,各方面也比较困难,我们就在微信发动了一下周边的人,然后大家都过来捐款了。主要就是买了一些大米、油盐、鸡蛋,还有一些生活用品。这边天气比较炎热,把可以补充盐分的东西带过来分发给他们。”

3月29日下午

中国抗震救灾物资驶入缅甸

缅甸遭遇强震后,中国援缅地震救灾物资也陆续抵达。

3月29日下午,11辆卡车装载抗震救灾物资驶入缅甸。这批物资包括大米、方便面、帐篷、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纱布绷带、抗生素等医药品。

3月31日中午,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物资也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这批救灾物资主要包括1200顶帐篷、8000条毛毯和4万余个急救包等。中方还将向缅方提供饮用水、方便食品等急需物资,正在抓紧组织,将于近日陆续运抵灾区。

勇敢狗狗

迎难而上

地震发生后,3只功勋搜救犬肉肉、露露、蓝锋随中国救援队驰援缅甸。

缅甸曼德勒白天气温能达到40℃,为防止搜救犬中暑,救援队队员们想方设法找来冰块,给搜救犬们物理降温。

搜救犬的嗅觉是人类的100倍,听觉达17倍。正如网友所言:“每一刨出的,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当地时间3月31日下午,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在缅甸地震灾情严重的曼德勒开展救援工作,通过搜救犬协助救援。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从不眠不休在废墟中搜救生命的中国救援队员,到连夜从云南边境赶赴灾区运送物资的当地华人志愿者,中国驰援缅甸的速度、力度与温度,诠释了中缅深厚的胞波情谊。在云南,受到缅甸强震影响的瑞丽民众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4月2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组长佐敏吞表示,缅甸强震已致2886人死亡、4639人受伤,另有373人失踪。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宓帅

相关文章
  • 科幻电影走进现实生活 智能眼镜开启“视觉革命”

    前两天,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西鹰潭召开,总台记者拿到了一款还未上市的智能眼镜,这款智能眼镜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具体有哪些功能?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记者戴上智能眼镜并提问,“乐奇,乐奇,前有三杯饮料,哪一杯是拿铁?”智能眼镜回答“中间那杯是拿铁哦,它在两杯饮料的中间,杯子上有

  • 美媒批特朗普新能源关税:去美国?中企有钱没处花了吗?

    【文/观察者网 齐倩】近年来,美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制造业回迁,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行业。但美媒《纽约时报》4月3日刊文表示,特朗普上台后冻结了对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联邦支持,并对该行业供应链各个部分加征关税。报道认为,美国向清洁能源的过渡将被彻底颠覆,美国能源格局出口也受到冲击。 有美国智库的学者指出,

  • 甘肃盛禾农雨种养殖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600万人民币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甘肃盛禾农雨种养殖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康凯,注册资本1600万人民币,由甘肃盛禾农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1甘肃盛禾农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经营范围含许可项目:家禽饲养;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转基因种畜禽生产;信鸽养殖;种畜禽生产;动物饲养;蜂

  • 世粮署:已在缅甸储备7000吨粮食以帮助受灾民众

    当地时间4月3日,缅甸实皆。当地时间3日,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通报称,已开始向缅甸地震受灾社区提供紧急粮食分发,为曼德勒、内比都、实皆和掸邦四个地区的24000多名地震幸存者提供了援助,并正在加大援助力度,将覆盖至85万受灾民众。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已从仰光向曼德勒、内比都和实皆运送了100多吨粮食,

  • 天津首单境外食品保税邮轮直供业务落地

    中新社天津4月3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从天津海关获悉,6箱采购自塞浦路斯的进口果汁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邮轮物资专用仓库完成中转后,3日通过境外食品保税直供方式成功供应给“梦想”号邮轮,标志着天津首单境外食品保税邮轮直供业务成功落地。图为4月3日海关关员对首单保税直供邮轮的境外食品进行现场监管。

  • 【外专谈中关村论坛】汉城大学校长李昌远:中国科技创新活力足 中韩产学研合作潜力大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鲁平 田媛媛):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汉城大学校长李昌远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他高度评价中国科技发展的强劲势能与开放格局。李昌远表示,在这场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国际盛会上,他不仅亲眼见证了中国创新生态的澎湃活力,更亲身体验了诸多前沿科技成果,对未来韩中两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