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乡亲注意咯!清明上坟莫烧纸,天干物燥易起火……”临近清明节,一大早,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凉桥管理站的防火宣传车准时出发,车载喇叭用方言循环播放着护林员自编的防火顺口溜。凉桥站负责人吴光阳带着22名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组成的巡查队,正沿着公路沿线排查火情隐患——这是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将党建“触角”延伸至防火一线的日常缩影。

麻阳河保护区与供电部门排查安全隐患中。
自2024年森林防火期以来,麻阳河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以“护猴先锋”党建品牌为引擎,通过“六个强化”实招,实现防火期“零火情”,为黑叶猴及其重要栖息地筑起一道“红色防火墙”。

麻阳河保护区护林员正在保护区内装提示牌。
强化责任担当,拧紧思想“发条”。 通过党委会、全体职工会、村组会议等集中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森林防火及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带领全员绷紧防火之弦。全面落实蹲点调研、包片责任制,党委书记带队深入沿河3个县直部门22个镇(社区、街道)1个林场17个村蹲点调研,及时传达上级决策部署,督察指导任务落实;党委领导与党员干部每月带头下沉一线,与基层护林队伍协同作战,将管护责任细化到每个片区、每位护林员,将管护区域明确到每块山头、每座坟头、每个蜂桶,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强化物资保障,提升应急“硬实力”。 动态清查防火物资储备,及时更新临期装备,检修维护消防水车、扑火器具等设备,做到“有备无患”。组织半专业队伍开展实操训练,模拟火场应急演练,优化部门协同机制,完善火情报送流程,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麻阳河保护区正在进行防火演练。
强化隐患排查,消除风险“盲区”。 建立聋哑、痴呆等重点人群监管台账,落实“一人一册”专人管控;全面摸排林区电线线路、坟墓、耕地及蜂桶等隐患点,登记建档并落地上图,在春耕、清明等关键时段实施重点监管,从源头管控野外火源隐患。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监测网”。启用云台热成像与光学成像技术,无人机对偏远区域开展高频次巡飞,精准定位烟点热点;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发现异常立即联动包片责任人实地核查,实现“空中巡护+地面监控+人员联动”立体化防控,大幅提升巡护效率。
强化部门协同,凝聚防控“合力”。 联合属地政府、应急、公安等部门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在火源管控、应急处置、案件查办等环节密切配合,形成全链条协作模式,以“严执法、强联动”筑牢安全屏障。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民“防火潮”。 针对重要路口、墓区、耕地等关键区域,通过入户宣传、悬挂标语、宣传旗、院坝会、流动广播等方式高频次科普,结合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创新触发式信息、语音宣传杆、文明祭祀等宣传方式,推动防火知识入脑入心,积极构建“全民参与、全员尽责”的社会共治格局。
当前,麻阳河保护区管理局党委正以“护猴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动党建与防火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在春耕、清明等重点时期落实森林防火工作任务,以“六个强化”为抓手,全力守护麻阳河保护区生态资源安全与群众平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施平
一审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