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王明德:竹骨风华凝匠心 传统折扇焕新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4:52:00    

原标题:

王明德:竹骨风华凝匠心 传统折扇焕新生

安徽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兰兰 王珂 文/摄

在广德市东亭乡的大山竹海深处,一位七旬老人用一生时光雕琢方寸之间的艺术乾坤。3月17日,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76岁的“王氏制扇”第四代传人王明德再获殊荣。这位与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用创新与坚守让传统折扇从文人雅士的掌心走向世界舞台,更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迸发出勃勃生机。

“竹子是有灵性的,扇骨打磨时得顺着它的纹理走,要做到‘白如玉、光如镜’。”4月10日,在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手工制扇车间里,王明德与手工匠人王明福交流制扇心得。出生于制扇世家的他,16岁便正式跟随父亲学习制扇技艺。上世纪90年代,面对传统折扇易变形的行业痛点,他带领团队开启技术攻关:通过改良蒸煮工艺参数,历经数百次试验,终于将扇骨变形率降至0.5%以下,创造出"薄如蝉翼、坚若磐石"的竹骨工艺,最薄处仅45丝,相当于两个塑料袋的厚度。 在占地千余平方米的传承基地内,完整保留着"王氏制扇"古法技艺的精髓。从广德六年生毛竹的选材开始,要历经开坯、蒸煮、刮青等40道工序,再经构图、描金、固色等30道艺术加工。匠人们手持特制刀具,在竹片上雕刻出细若发丝的缠枝纹样,刀锋游走间尽显东方美学。

凭借卓越品质,“王氏制扇”已形成“老王”“徽扇子”两大品牌,50个系列150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日、韩、美等多个国家,在众多国际场合成为国家礼品展示中华文化特色与历史底蕴。2021年,公司创新设计的主题折扇作为东京奥运会官方伴手礼,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据悉,企业年出口创汇超300万美元,带动周边近千名农户增收,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遗、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等7项"国字号"认证。

4月10日,在广德市东亭乡中心小学的非遗课堂上,“王氏制扇”第六代传承人王亚凌正指导学生将扇骨插入扇面中。“要让孩子们触摸到竹子的温度,才能种下传承的种子。”公司的传习所也为来自国内外的手工爱好者提供了制扇体验场地。如今,“王氏制扇”已建立“传习所+校企合作+文旅体验”的立体传承体系,决心进行活态传承的文明接力。

从农家竹器到国礼珍品,从深巷作坊到国际展台,这把承载着东方智慧的折扇,正以文化使者的姿态讲述着中国故事。当非遗遇见匠心,当传统碰撞创新,“王氏制扇”的竹海传奇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 安徽广德:三链协同构筑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极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14日,工人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新杭镇的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车间忙。 近年来,广德市紧扣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凭借“一脚跨三省”的独特区位,深度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加速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地。目前该市集聚60余家规工企业,引入永茂泰、华域皮尔博格等

  • 王明德:竹骨风华凝匠心 传统折扇焕新生

    原标题:王明德:竹骨风华凝匠心 传统折扇焕新生安徽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兰兰 王珂 文/摄在广德市东亭乡的大山竹海深处,一位七旬老人用一生时光雕琢方寸之间的艺术乾坤。3月17日,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76岁的“王氏制扇”第四代传人王明德再获殊荣。这位与竹子打了一

  • 姚记炒肝董事长姚燕:以“非遗+文旅”解锁老字号焕新密码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郭缤璐)4月9日,促进首都民营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旺顺阁、眉州东坡、嘉和一品、萃华楼、紫光园、云海肴等约50家大中型民营代表,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会,深入探讨首都民营餐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许多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的难题,

  • 第十九届长春君子兰节:花绽春城,馥郁风华

    近日,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在绿园区举办。本届展会以“市花绽放 文化传承 创新发展 交流提高”为主题,现场各类珍稀花卉琳琅满目,吸引市民纷纷前来观赏。来源:彩练新闻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姣月责编:金馨鑫编审:张宇监审:董杰

  • 广西恭城:非遗潮玩进“青年夜校” 炫出新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网】“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精妙,更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希望今后还能多参加这类活动!”近日,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委在恭城民族手工艺传承中心举办“青年夜校”民族冰箱贴非遗手作活动,一位参与活动的青年开心地表示。莫敏琦介绍非遗实践“民族冰箱贴”。团恭城瑶族自治县委供图学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