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假期预计接待游客33.51万人次,乡村经济成为青岛春日经济的“强引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22:48:00    

清明时节,春光正盛,中国大地涌动着两股交织的春潮:一边是慎终追远的文化传承,一边是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当踏青赏花与农事体验相遇,当非遗民俗与现代农业碰撞,当农业、农村、农民与文化旅游融合,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拉动农村消费,助跑春日经济的“强引擎”。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蓝,相较于城市的钢筋水泥,城里人普遍向往农家景农家饭农家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旅游。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青岛的乡村旅游“热”力十足,特别是在青岛聚力打造的10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因势利导,集聚各片区的乡村风貌、民俗特色、农品美味、农耕文化等资源禀赋,策划推出“片区乡村游·提振消费季”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片区乡村游精品线路28条,统筹全市片区开展赏花、采摘、研学、亲子游、美食节等特色活动51场。据统计,清明3天小长假期间预计接待游客33.51万人次,同比增长74.8%,带动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农产品销售等实现营收3880万余元,同比增长55.33%。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青岛乡村振兴片区清明假期的乡村旅游热潮,不仅是拉动农村消费升级的体现,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切实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为青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清明踏春,共赴诗意“村”约

当樱花飘落成诗,当山泉吟唱成歌。在钢筋森林里穿梭的你我,需要一场与自然的私语。累了,倦了,就踏着青草香,让阳光熨平褶皱的心。那些藏在乡村里的秘境,正用满目新绿与花影,治愈每一寸疲惫的神经。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置身于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片区,坐上乡间巡游小火车,穿梭在山野村落之间,感受原山原水原生态的田园画卷;在老石头小酒馆,老式摆设与飘散的酒香交织,游客酌酒品茶,用镜头记录下这份宁静的美好;手工豆腐坊里,体验石磨豆腐的制作流程……

清明假期,杨家山里片区为游客提供了赏花游、踏青游、骑行游、野餐露营等多种花式玩法。踏青赏花是清明假期出游市场最受青睐的主题。在片区内的無比方花园景区,记者看到不少游客在售票口排队验票等待入园。“我们是从胶州过来的,每年都会来,这里的花品种特别多,布局造型也很有创意,看到花心情都变好了。”游客张佳惠女士说道。無比方花园以杜鹃花景观为主题,由盛春园、秘境花园等不同风格的花园组成,有着杜鹃花海、紫藤百丈屏、桃花十八弯等主要景观,其间培育着品种优异的杜鹃、日本紫藤、桃花、藤本月季等植物,极具观赏价值。“我们从3月底就在抖音等平台开始售卖早鸟票,截至清明假期前一天,已售卖3万余张,订单量同比增长56%。”無比方花园技术指导杨学勇介绍道。

与追逐远方的热烈相比,相当于“加长版”周末的清明假期让短途游、周边游成为主流选择,越来越多人以更松弛的方式触摸春天。在杨家山里片区田园生活节暨赏花季的主阵地,河边的樱花市集集聚了片区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地道小吃,铁山街道整合全域20处赏花秘境、山野美食,策划推出赏樱专列、樱花市集、集章打卡、“赏花+露营”“赏花+非遗”“赏花+春日野味”等3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派发手绘美食地图、赏花美景地图、樱桃采摘地图等特色地图10万余册,发放“樱花护照”文旅消费券5万张,实现采摘、餐饮、住宿、观光、游玩等全链条优惠。黄泥巷河边的磨盘桥、石板路配着潺潺流水声,在这里放下城市的喧嚣,找寻儿时的记忆。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威海、日照等外地游客占36.7%,杨家山里片区已成为周边近郊游的热门打卡点。

近年来,杨家山里片区坚持生态优先、红色传承、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一体化打造“杨家山里·原山原水”品牌,实施“山里樱桃”乡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乡游、“田园旅居”乡宿、“山里课研”乡学、“农夫山集”乡市等十大优势产业品牌,形成“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的全季旅游路线,撬动区域发展活力,带领百姓增收致富。假期3天,片区接待游客过5万人次,同比增长17.25%,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10.17%,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农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乡村魅力

从非遗手造到天文研学,从生态采摘到乡村美学,青岛乡村这片曾经沉寂的山水田园,如今的乡村旅游已从农家乐拓展到卖产品、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卖健康,打出“农文旅”深度融合“组合拳”,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这个假期,胶州艾山乡村振兴片区以“观星、游村、品果、赏景”的全域文旅体验强势“出圈”,多元业态激活乡村文旅新场景,3天吸引游客2.8万人次,成为近郊游的“顶流”目的地。曹家庄依托山水资源,通过宅基地改革将废弃农房改造成邻里广场、天泽茶社等10余处文旅业态,用石板路串联起青桐农宴、流苏酒肆、梧桐书吧等特色体验,让乡愁记忆与现代生活美学交织共生。“我们以‘修旧如旧’为核心理念,既保留老屋石墙的岁月肌理,又注入现代生活美学。”项目运营负责人黄有仓表示,“让游客在石阶青瓦间触摸记忆,在玻璃幕墙里探寻童年。”

兴郭村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带走的乡愁”——有艾工坊内,游客亲手制作艾草香囊、体验古法艾绒捶打,非遗研学课程场场爆满,货架上的艾草枕头、艾草锤等产品琳琅满目,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旅体验。与此同时,东王家庄的流星博物馆内,孩子们通过陨石和图文展示,沉浸式了解星空文化,探索天文奥秘。“我们将艾草非遗与研学课程相结合,联合艾山天文台共同打造特色‘非遗+星空’研学路线,大大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客流量。”艾山泽丰合作社负责人卜钦龙介绍,“游客不仅能亲手制作艾草工艺品,还能通过研学课程了解非遗文化。”

这个假期,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片区发挥旅游优势,打造新场景、新玩法、新模式,20余项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活动激情上演,让游客深度体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魅力。记者在美术馆看到,画美达尼艺术家联盟在这里集中展出油画、国画、工笔画、书法、手工艺品等50件艺术作品,游客还可以现场泼墨作画,为游客提供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艺术空间。“声动乡村·相约达尼”文旅推荐官评选推广活动通过声音与语言的魅力,展现乡村之美。“露水春日·营见美好”草坪音乐会设有创意市集、手冲咖啡体验、围炉野炊和即兴音乐互动环节,让艺术与生活自由碰撞;“品质西海岸·骑行张家楼”第二届骑行大赛串联松泉山公园、绿泽美术馆等标志性打卡地,骑友们能充分领略乡村文旅魅力。

在位于平度崔家集向阳红乡村振兴片区的智慧农业大棚里,红彤彤的小西红柿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大棚内人头攒动,从济南返乡的王先生一家戴上草帽、挎起竹篮,带着5岁的儿子华华在小西红柿的“海洋”里穿梭采摘。“这片区域种植的“青甜”品种是最近新培育的品种,果实呈绿色,脆甜多汁。”园区种植户老李现场示范,华华很快便摘满了小篮子,兴奋地举过头顶:“妈妈快看!我摘得比爸爸还多!”隔壁的柿柿红果蔬研学基地同样热闹。三十多名中学生蹲在“一米菜园”实践区,跟着农户赵师傅学习起垄整地。“这边垄沟要挖深两指,土坷垃得敲碎,以后栽苗才扎得稳”,赵师傅边挥起锄头边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初三学生林同学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原来在田地里耕作有这么多知识,农民伯伯真是太辛苦了!”

诗和远方,到乡村传承文化忆乡愁

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态度。

翻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入选数量最多,共同点是都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化。历史悠久的青岛乡村有着形式各异的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这个假期,各乡村振兴片区充分利用好传承好这些地方优秀文化,让游客看山望水忆乡愁,有形式多样的玩头、有再来一次的念头。

走进莱西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片区的产芝新村,青砖黛瓦的老屋前,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几位老人正围坐编织竹篾鱼篓,孩童们举着栩栩如生的面塑小老虎嬉笑奔跑。村口的“产芝老家”纪念馆,仿佛推开了一扇时光之门,馆内展示传统农具、生活老物件、历史照片等展品,生动还原胶东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设有“乡村记忆墙”,陈列村民捐赠的老照片,记录从集体生产到现代乡村的变迁历程。老式收音机、斑驳的煤油灯……诉说着村庄的岁月故事。非遗工坊里,几位大姐正用木模磕出福字花纹的大饽饽,蒸笼掀开的瞬间,雾气氤氲中浮现出胖乎乎的花馍。“咱产芝大饽饽用老面发酵,能放半个月不坏!”李大姐热情地掰开一个递给记者,麦香在唇齿间化开。

走进面塑工坊,面塑师傅董老师正在教小朋友捏面塑,只见十指翻飞,一团彩面转眼变成活灵活现的小猴子。晌午时分,循着香味走进“渔水之乡”农家乐。老板老徐端上招牌“淡水全鱼宴”:奶白的鱼头汤鲜掉眉毛,酥炸鱼鳞脆如薯片,就连鱼肠都炒成了酸辣开胃的佳肴。“这鱼是今早刚从莱西湖捞的,用的是祖传的秘制酱料。”午后的湖畔露营区,绿茵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正架起烧烤架,炭火上的水库鱼滋滋作响,香气四溢。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不远处还有人在垂钓,悠闲自得。傍晚时分,篝火点燃,音乐响起,欢快的锣鼓声回荡在星空。

慢享生活,亲近自然,领略文化。游客到产芝新村,不仅带走了大饽饽、面塑、竹编的非遗产品,更珍藏了一份关于乡村振兴的温暖答案:在这里,老房子会“呼吸”,老手艺会“说话”,而每一个村民,都是美好生活的创作者,农耕文化的传承者。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旅游。因为美食,因为美景,还有情感的牵挂和文化的寄托。”青岛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中华认为,游客到乡村旅游,不仅是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同当地村民一起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成就,体验新时代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拉动消费,聚人气更要赚财气

乡村旅游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如果把乡村产业比作一盘象棋:种养业是车,农产品加工业是炮,那乡村旅游则是马,是乡村产业“接二连三”的节点,不仅能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消费,还能拉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这个假期,各乡村振兴片区做足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文章,据统计,3天内带动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农产品销售等实现营收3880万余元,同比增长55.33%。

民宿经济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这个假期,崂山沙子口流清湾片区的民宿火爆一房难求,独特的山海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到来,在一家民宿里记者了解到,由于近期气温回升,不少市民游客选择近郊踏青游,出现了预定火爆的情况,这其中,以团队游和家庭游为主。“领着家人们来崂山,民宿很多,环境好,还可以赶海拉大网,给人的心情可开放了,真的不想走。”来自山西的游客李美林高兴地对记者说。

落日黄昏下,漫步流清湾片区,听着波涛、吹着海风好风、看着海景,心旷神怡乐此不疲。“4月4日我们的民宿已经满房了,今年主要以近郊游像青岛本市的市民出来踏青了,周边城市也有自驾来住宿的,今年的价格比往年假期要低一些,像海景大床房去年是800多元,今年是不到700元/间。”民宿负责人单冰向记者介绍,当地民宿多由闲置民房改造而来,风格独特,一般都是整栋预定,适合全家出行居住,这个清明假期,这类独栋民房的预定爆满,一房难求,整体旅游热度出现了快速回暖势头。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通过集中连片,打造流清湾乡村振兴片区,整合片区内的民宿、农家宴、乡村咖啡等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文旅资源,发展成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集群,我们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的提升,累计投资了3亿余元用于片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这些措施,让游客能留得住,让村民和村集体的产业能增收。

“清明本想带娃去苏杭,结果刷到朋友圈的‘大泽山镇印象大泽·萄源部落星空民宿’,立马改道!”河北的李女士一家驱车4小时抵达青岛平度大泽山镇时,正逢万亩葡萄园春日萌芽。走进平度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片区的葡萄种植暖棚基地,绿色的藤叶爬满支架,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紫的如霞,绿的如玉,散发着阵阵诱人果香,让人垂涎欲滴。季家疃村党支部书记季书记向记者介绍,片区纳入省市两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后,通过国企结对(山东港口集团)、土地入股等模式,村里建成多个星级采摘园和温室大棚。村以“技术党员包户”形式参与葡萄种植,亩产增收30%。今年清明,村里首次举办“春日葡园市集”,村民自制葡萄汁、葡萄叶茶等衍生品热销,村集体增收2万元。“现在年轻人返乡开电商、做导游,连80岁老人都能在葡萄园做轻活增收。”清明节小长假期间,片区预计接待游客人数3万余人,营业收入300万元。

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西毛乡村振兴片区,今年清明假期特别推出“春日田园游”主题线路,串联起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特色美食品鉴等环节,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 游客的涌入带动了周边产业链发展,翠林云庄乡村乐园经营者李菲菲忙得不可开交:“今天接待了10多桌客人,土鸡煲、野菜饼这些特色菜供不应求。”来自天津的游客牛先生一家表示:“这里既能感受田园风光,又有科技农业的亮点,孩子玩得开心,我们也买到了新鲜农产品,体验很丰富。”摄影爱好者杨女士则用镜头记录下采摘园的热闹场景:“生态采摘园大棚内,红彤彤的草莓和游客的笑脸特别有感染力。”城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重点培育高附加值特色农业产业,同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四季有果摘、全域可观光”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清明假期的火爆人气,为全年乡村旅游发展开了好头,下一步将深化品牌建设,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钥匙”。

4月5日上午,刚过10点,位于莱西望城街道七星河乡村振兴片区的黑韵食府,陆续开始接待顾客,饭店选用七星河黑猪养殖基地选育的优质黑猪品种,黑猪肉产品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生意非常火爆。据店家介绍,基地占地30余亩,年出栏率1000头猪。七星河生态黑猪远离喧嚣与污染,享受着纯净的空气与水源,根据黑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每头黑猪养足一年以上,时光的沉淀,赋予了黑猪肉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肉质鲜嫩多汁,纹理细腻,无论是炖煮煎炒还是烤制,都能散发出独特的风味,除了美味的黑猪肉,产品还包含各类香肠、火腿和黑猪肉包子,售卖多种类黑猪肉食产品,产品供不应求,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佳肴还是休闲时刻的零食,都能满足味蕾的需求。

古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今有“诗与远方”,中国人对乡村有热爱,更有期待。为农村塑魂,为农业助力,为农民谋利。在乡村旅游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青岛市聚力打造10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打造功能完备、形式各异、独具特色、简约休闲的乡村旅游胜景,让乡村田园成为休闲游乐的网红,让消费场景接稳流量,让流量真正转化为经济增量,从“网红”变“长红”,青岛乡村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通讯员 冯志)

相关文章
  • 711万人次!合肥轨道护航清明假期平安出行

    清明小长假圆满落幕,合肥轨道以高效运力与暖心服务,为市民“踏青+返乡”保驾护航。4月3日至6日,合肥轨道交通运营线网累计运送乘客711.14万人次,日均达177.79万人次。累计开行列车9120列次,假期列车准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双100%!单日峰值假期前一天(4月3日),通勤与出游客流“双叠加”,全

  • 清明假期 太原市接待游客299.1万人次

    市文旅局4月7日发布消息,清明假期,全市主要景区、博物馆、公园、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接待市民游客299.1万人次,同比增长28.3%。农历三月,春暖花开,天朗气清,正是出游好时节。假日里,汾水两岸的桃杏绽放芳华,景色如诗如画。各大公园里的玉兰花春意盎然,在蓝天和阳光的映衬下,晶莹剔

  • 《维纳斯与阿佛洛狄忒》:一部了不起的女神“传记” | 新书

    英国历史学家、作家贝塔妮·休斯著《维纳斯与阿佛洛狄忒 : 一个女神的历史》一书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该书被《BBC历史杂志》称为“一部了不起的女神传记”。作为象征“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诸多文化内涵,其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也成为解码当时文化思潮的一把钥匙。从这位女神的

  • 清明假期 大学生成昆明租车主力军

    清明节假期,祭祖扫墓、踏青出游需求激增,租车市场迎来继春节后的新一轮高峰。记者从昆明多家租车行了解到,部分车行订单量较平时增长50%,其中,在校大学生成为主要租车群体,占比近60%。 租车行假期订单增加目的地多为周边城市“今年清明假期的预订情况比预期好,以经济型车辆为主。清明节前几天就已经租出去15

  • 清明假期云南旅游市场亮眼 玉龙雪山、建水成热门

    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4月6日,记者从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平台获悉,清明假期踏青祭祖、赏花徒步、跨境出行等多重需求叠加,催生出“堵山”“村游”等旅游趋势,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携程数据显示,在“轻户外”风潮的渗透下,短途徒步、亲子登山等低门槛活动成为家庭出游的首选。多个山岳类景区热度大涨,景区

  • 额尔古纳市赴洛阳、太原参与呼伦贝尔市“融合之路”文旅推介会

      3月31日至4月2日,由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举办的“融合之路”文旅资源推介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与太原市盛大举行。本次活动以文旅产业为重要纽带,通过线路推介、文旅企业座谈、乌兰牧骑路演等丰富形式,全面展示呼伦贝尔北疆文化魅力。额尔古纳市文旅体局高度重视此次盛会,并组织市域内文旅企业积极参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