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子
“百千万工程”的“进度条”,走到哪儿了?
4月14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策划推出“沿着高铁看‘百千万’”大型全景直播。搭乘G8446高铁环线列车,10路记者跨越10城,打卡美丽圩镇网红点、欣赏绿美广东生态大片、品尝岭南特色美食,用镜头记录沿线县镇村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的变化与成效,充分展现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自吹响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号角以来,岭南大地处处涌动着热火朝天的干劲,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被持续激活。今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年,全省上下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以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旺”推动“经济旺”、助力“乡村兴”。走进揭阳惠来县,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超级链主”——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傲然矗立,助力农业县华丽蝶变,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2.7%;步入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二期全速推进、京西智行深汕工厂投产、延锋汽车产线繁忙……近30家新能源车企“聚链成势”,产业发展动能澎湃。这些生动的案例再次证明: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共富型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硬实力。
文化是经济之魂,写好文化赋能这篇“大文章”至关重要。在广州瓜岭村,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错落有致,闲置的旧厂房、旧祠堂、旧民居被打造成文创产业园、非遗街区和高端民宿,成为周边游客假日休闲的热门目的地;在汕头市潮阳区,一个以“潮阳英歌”为魂的集看、玩、吃、学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坚持不懈抓铸魂,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涵养淳朴民风、良好家园、文明乡风,文化“富矿”也能炼出“金饭碗”、吃上“旅游饭”。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化的纽带,畅通高质量发展“大通脉”不可或缺。“广东最美服务区”——汕尾长沙湾服务区,联动周边乡村的文旅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旅游、消费于一体的高速驿站;去年9月开通的G8446高铁环线列车,大大缩短了粤东地区与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串联起众多景点形成粤东旅游“黄金走廊”……近年来,一条条通道架起“致富路”,一条条客运专线畅通“微循环”,“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持续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通“任督二脉”。持续深化优化广东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更多连接城乡的“快速路”“致富路”,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把握时间节点,一件接着一件干,持续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形成奋发有为抓落实、你追我赶加油干的生动局面,一定能如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作者】 孙文静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