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文灿 刘育銮 通讯员 林依娜 黄小丽 梁翠
日前,坪山区坪山街道六联社区内艾香袅袅,20余组新老居民家庭齐聚一堂,将豆沙、咸蛋黄等馅料包裹进翠绿的艾草面团,让青团香气与邻里欢笑在烟火气中交织。这是由六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浪尾综合网格治理组开展的“清明青团话乡情”民俗活动,也是六联社区“节气厨房”民俗工坊的首次亮相。

六联社区“美食文化传播队”成员林阿姨用石锤在石臼中有节奏地捶打,让碧绿的艾草汁缓缓渗出,清香弥漫全场。“我们客家人做青团讲究‘三蒸三捣’,艾草要选清明节前最鲜嫩的。”
社工开启“节气文化课堂”,通过动态投影展示清明踏青、祭祖、食青团等习俗的千年演变。“风味故事会”环节,新居民张先生展示刚蒸好的青团,回忆起儿时随祖父采艾草的经历:“北方的艾草能长到半人高,长辈们在采艾草,我们这些孩子们爱把艾草编成花环。”

活动现场还设有“厨艺帮帮看”专区,由8名社区厨艺达人组成“导师团”。来自东北的新手妈妈李女士在厨艺达人林阿姨的指导下,成功包出柳叶饺形青团。孩子们也捧着合作完成的“恐龙青团”“星星青团”等穿梭席间,兴奋地向大人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最后的“乡味漂流”环节,每个家庭将两份青团装入定制食盒,一份贴上家乡清明故事便签投入共享区,另一份则随机赠予其他家庭。新居民小周收到本地居民林女士的咸蛋黄肉松青团,食盒内侧写着:“欢迎加入六联大家庭,周末来我家学包客家酿粄!”
“青团要包得紧实,社区治理也要拧成一股绳。”此次“节气厨房”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也在引导着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在等待青团蒸制的间隙,社区共享技能招募板上贴满便签,新居民贡献家电维修、花馍制作技能,老居民开设方言课堂、传授广式煲汤秘诀;4名厨艺达人加入“社区治理智囊团”,烘焙达人刘女士主动表示为社区接下来的端午粽宴提供技能教学。

六联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节气厨房不只是居民们展示厨艺的场所,也希望能以传统美食为切入点,借此机会收集社区民意,发掘社区能人,将文化传承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
未来,坪山街道六联社区将继续以文化为根,以情感为纽带,全方位构建新居民融入生态链,打造一个充满归属感与幸福感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社区共同体,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