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城市新城街道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局街共建、所社联动”为抓手,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践,着力构建全域覆盖、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基础,夯实高效办事“硬支撑”。
一是承接下放事项,延伸服务半径。扛牢主城担当,承接城区个体营业执照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下放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6个窗口,选派8名素质好、专业强、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办理。二是共建示范平台,推动资源下沉。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打造“局街共建”政务服务示范点,制作业务宣传手册,加配二维码专页,为居民提供最为便捷高效准确的办理指南。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就近办”平台,配备“泰好办”自助终端设备16台,为居民提供包括“自助申报、便民查询、证明打印、自助缴费”在内的各项服务。三是配强服务队伍,提升专业能力。结合社区现有资源和基础条件,选配22名能力强,服务态度好,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人员担任社区服务专员,提供优质服务。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练兵,建立“老带新”“岗前实训”机制,确保窗口人员政策掌握精准、服务规范高效。

深化改革创新,跑出高效办事“加速度”。
一是优化流程,精简环节。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办事效率。二是强化监督,畅通渠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窗口服务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在社区设立政务服务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延伸服务触角,织密高效办事“惠民网”。
一方面,社区服务站“全通岗”全覆盖。坚持“服务跟着需求走”,将便民服务延伸至社区末梢,在22个社区(村居)设立便民服务站,梳理党建、社保、民政、残疾人帮扶等12类75项服务清单,推行“全通岗”综合受理模式,实行“一窗受理,一窗通办”,群众只需进一扇门、找一个岗,即可办理多项业务。另一方面,帮办代办“零距离”解难题。组建314人的基层“帮代办”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

新城街道将继续深化“局街共建”模式,拓展智慧服务场景,推动便民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智办”升级,全力打造“有温度、有速度、有效率”的政务服务品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城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罗晓雪 孟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