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3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黄渤海新区后沙旺小学以“废旧物DIY,做闪亮自己”主题活动为切入点,构建起以美育为轴心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通过将环保实践转化为艺术创造过程,该校形成了“审美感知—艺术实践—文化浸润—家校共育”四位一体的美育培养体系,探索出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生活美学启蒙:在环保实践中培育审美意识该校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审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寻宝生活”项目式学习开启美育课程。在收集废旧物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艺术家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活废弃物,组织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计算材料转化率,结合环保纪录片赏析培养生态美学观念。当100余件生活“弃物”经过分类整理成为创作素材时,学生们已然完成了从“垃圾处理者”到“生活艺术家”的身份转变。

艺术实践赋能:在劳动创造中提升审美能力“闪亮的奖杯”创作环节成为美育与劳育有机融合的典型场景。学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将易拉罐转化为抽象雕塑,通过彩纸拼贴赋予塑料瓶以装饰美感。在包装盒改造中,几何图案设计与色彩搭配训练同步展开,平面构成知识自然地融入创作实践。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使98%的学生掌握了基础设计思维,其空间想象力与艺术表现力得到显著提升。


审美文化建构:在成果展示中深化美育内涵校园艺术展示构建起多维度的美育场域。30余件再生艺术品构成装置艺术展区,形态各异的奖杯呈现从写实到超现实主义的多元风格;“形体叠叠乐”展区通过包装盒建筑群展现立体构成美学,学生在解构与重组中探索空间艺术语言。特别设立的“创艺讲堂”让每位小作者化身艺术讲解员,用语言艺术阐释创作理念,实现了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跨领域融合。



家校美育协同:在亲子共创中延伸艺术教育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几何体建构”亲子艺术活动。在共同搭建纸盒建筑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观察到孩子对比例、对称等美学原则的运用,更通过合作创作建立起家庭美育新范式。活动后调研显示,92%的家庭开始常态化开展“居家艺术改造”,形成了“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家校美育生态。


该校通过将美育渗透到环境教育、劳动实践与文化建构中,成功探索出“以美培元、向美而行”的育人新路径。这种以艺术思维重构学科教学、以审美体验深化品德教育、以文化创造链接家校社的实践模式,为学校美育教育提供了创新样本。
责任编辑:李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