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暖阳洒下,气温渐渐回暖,整个世界都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们也都蠢蠢欲动,想要活动活动筋骨。尤其是那些脑出血后正在康复的患者,看着这大好春光,心里就琢磨着,多活动活动,身体是不是能恢复得更快些。但大家可得注意了,脑出血这个病啊,恢复过程中暗藏玄机,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脑出血患者的血管,在经历了一场 “大风暴” 后,变得极为脆弱。就好比一栋被暴风雨袭击过的老房子,虽然看起来好像恢复了平静,可实际上每一块砖瓦都不再像从前那般坚固。这个时候,哪怕是一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动作,一旦做错,都可能让脆弱的血管再次 “崩溃”,引发可怕的二次出血。所以,脑出血患者在康复阶段,有些动作真的是宁可不做,也不能因为一时冲动,毁了之前辛苦的康复成果。那么,天气转暖后,脑出血患者到底能不能适当活动?是不是只要自己感觉舒服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了呢?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频繁抬头,危险悄然而至
有这么一位工厂维修工人,脑出血出院刚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积极康复,自我感觉恢复得相当不错,甚至连轮椅都不再需要,能自己行走了。这一天,他在家中休息,无意间抬头,看到客厅的吊灯上落了不少灰尘。想着反正自己身体恢复得还行,做点简单的家务应该不成问题,于是就搬来了一个小凳子,稳稳地站了上去。他仰着头,拿起抹布,认真地擦拭起吊灯来。可谁能想到,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他仰头擦了还不到五分钟,突然,一阵强烈的头晕感袭来,身体瞬间失去平衡,整个人直直地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家人发现后,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揪心不已,他脑内再次出血,而且这一次的二次出血比第一次还要严重得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人仰头的时候,脖子上的颈动脉会被拉伸,就像一根橡皮筋被用力拉扯一样。这样一来,血液回流就会受到影响。而脑出血患者的脑血管壁,本就比正常人脆弱许多,根本承受不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压力波动。长时间仰头,血液就像被堵住了一样,一时上不去,下不来也出不去,导致脑部出现短暂的缺血高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脑部那些微小的动脉就可能不堪重负,最终破裂出血。
这个动作之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视,就是因为仰头实在是太常见了。咱们平时在生活中,可能随时随地都会仰头,比如看看天空、拿高处的东西等等,根本不会把它当作一个危险动作。但对于脑出血后血管已经动过 “大手术” 的患者来说,仰头这个动作,就像是在自己最脆弱的地方狠狠地拉了一把,还加上了压力。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拿着一把锋利的刀,轻轻地划过已经很薄的纸张,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脑出血患者哪怕是躺着看看天花板,都要比站着抬头安全得多。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去做这种不必要的 “冒险实验”,真的太不值得了。

开窗猛通风,血管难承受
提到开窗通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这是一件非常健康、有益的事情。清新的空气涌入房间,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很多人甚至觉得空气流通能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然而,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开窗这件事可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那种一觉醒来就猛地开窗,或者屋子里稍微有点热,就马上打开窗户形成对流风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这里有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脑出血住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情况看起来还不错。随着天气逐渐变热,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六点,一睁开眼睛,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窗户,想要让新鲜空气充满房间。可是,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开窗后不久,突然感觉意识模糊,整个人变得昏昏沉沉。家人发现情况不对,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到了医院一检查,竟然又是脑出血复发。家人对此感到十分不解,只是起得早开了个窗而已,怎么就会这样呢?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室内外的温差对脑血管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春天这个季节。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早晚温差常常能接近 10℃以上。人在早晨刚睡醒的时候,经过一夜的休息,体温和血压都处于最低谷,血管也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个时候的血管就像一个刚刚睡醒还迷迷糊糊的孩子,非常脆弱。突然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血管就会受到强烈的刺激,瞬间收缩。这种瞬间的收缩对于脑血管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脑血管不像四肢的血管那么灵活,它的弹性本身就比较弱,再加上刚刚经历过出血,血管壁已经变得更加脆弱,一点点风的刺激就可能让血流突然加速,从而引发再次出血。
而且,春天的风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里面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花粉、浮尘、细小颗粒物等等。很多脑出血患者本身就可能存在基础的过敏反应或者呼吸道敏感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开窗通风看似只是让空气流通了一下,但实际上,对身体而言,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局部的 “气候突变”。所以,如果脑出血患者真想开窗通风,一定要慢慢来,一点点地打开窗户,最好是在阳光出来,气温升上来以后再开窗,可千万不要在清早冷风扑面的时候贸然开窗。

翻箱倒柜,隐患重重
每年春天一到,不少家庭都会掀起一股收拾东西的热潮。整理衣柜、打扫阳台,把家里从上到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季节。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手脚可能逐渐恢复了一些力气,就会想要做点家务,活动一下身体,觉得这样有助于康复。但这里面其实隐藏着很大的风险。
有一位在工厂做质检的患者,脑出血出院两个月后,自我感觉身体恢复得挺好。看着家里有些杂乱,春天到了,就想着要把家好好收拾利索。于是,他开始忙活起来,一会儿搬箱子,一会儿擦玻璃,甚至还爬上凳子去取高处的物品。一整天下来,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到了晚上,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还伴有呕吐的症状。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发现他脑内出现了轻微出血复发的情况。好在发现得早,及时进行了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可能不知道,打扫卫生这件看似平常的家务劳动,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高强度 “姿势挑战”。在打扫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弯腰,这会让颈动脉受到压迫,导致脑供血突然改变;还要抬手去够高处的东西,侧身去清理角落,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颈部和脑部的血管。尤其是当头部和颈部持续低头的时候,颈动脉压迫会进一步增加,对血管的压力就更大了。如果这个时候,患者一边弯腰,一边屏住呼吸用力擦地,那对血管来说,简直就是一次 “憋爆” 式的刺激。
这些打扫卫生的动作,最致命的地方不在于累,而在于它们是 “断断续续” 的。患者可能以为中途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但实际上,在这一动一歇的过程中,心率和血压会忽高忽低,血管内的压力也会随之剧烈波动。而刚刚恢复的血管壁,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折腾。所以,脑出血患者在康复阶段,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温和的活动,比如散散步、晒晒太阳,但千万不要去做那些费劲、低头、抬手、用力的家务动作。特别是干完活后,千万不要想着再去洗个澡,因为洗澡时的热水刺激和身体的疲劳叠加在一起,对血管来说,就像是在已经脆弱的血管上又加了一把 “火”,非常危险。
泡脚、热敷脚底过久,小心出问题

在养生的圈子里,泡脚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一种方式,尤其是老年人和处于康复期的病人,很多人都觉得泡脚能 “活血”,再加上一些艾叶、生姜等中药材,更是认为可以 “强身健体”。但对于刚刚脑出血过的患者来说,这种热脚底、暖脚心的操作,很可能是一个隐藏的 “慢性炸弹”。
有一位住在乡下的退休工人,刚入春就开始热衷于泡脚。他每天晚上都会烧上一大盆热水,往里面放上一些艾叶和生姜,然后舒舒服服地把脚泡进去,一泡就是半小时,直到泡得热汗淋漓才肯出来。他觉得这样能够把体内的湿气排出来,对身体有好处。可是,泡到第五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站起来的时候都摇摇晃晃,站不稳。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低血糖,休息了一会儿也不见好转。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一检查才发现,竟然是脑出血复发,而且这一次的情况比之前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