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番话,既点明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责任担当。
随着商务部印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清单,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正向纵深推进。
据了解,《工作方案》聚焦电信、医疗康养、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提出了155项试点任务。此外,在此前三批11个试点省市的基础上,此次试点范围又新增了大连、宁波等9个城市,改革提速加力。
“在当前以美国为首的个别国家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表达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向全世界宣誓:中国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坚持对外开放,坚定支持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试点“提速加力”
多年来,服务业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阵地。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8262.5亿元人民币,其中服务业吸收外资5845.6亿元人民币,占比70.7%。
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在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开放,已然成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和重点方向。
从《工作方案》来看,155 项试点任务聚焦电信、医疗康养、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每一项都精准地指向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电信领域,试点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等。在金融领域,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等。在商贸文旅领域,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等。在交通运输领域,探索支持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出口的联运新模式等……
“此次服务业扩大开放所涉及的领域,都是国内民生需求特别旺盛的产业或板块。”李长安向记者分析道,“这不仅有助于补齐国内服务业发展短板,还能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整体质量,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稳增长、促民生的积极作用,释放出了积极的政策信号。”
在他看来,服务业扩大开放还对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记者注意到,此次试点任务强调要“提速加力”:提速,就是这次试点任务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而是一次性向前三批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加力,是指除现有的11个试点省市外,试点范围新增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9个城市。
“这9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好,区域和产业代表性比较突出,同时他们的试点意愿和组织实施能力也比较强。”凌激说,关于这9个城市的试点任务,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9个城市进一步研究提出,按程序报批后再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次对外开放政策涉及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重要命脉的行业和领域,李长安也提醒称,防范风险是头等大事和重要一环,需要在促进对外开放和防范安全风险方面取得平衡,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吸引外商投资中国,实现双赢。
凌激也表示,在加强风险防控协同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将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开放实施方案和监管措施,有序推进实施。
据了解,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有10年时间,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分三批先后批准了北京、上海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先后推出了7轮15份试点方案、1300多项试点任务。
同时,服务业扩大开放,也为我国稳外资做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11个省市的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
医疗康养服务供给不断丰富
在医疗康养领域,此次《工作方案》带来了诸多新变化。
比如,在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简化和优化审批流程的同时,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加强临床医疗数据标准化和院际间共享。
“我们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的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要丰富当地的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国内居民以及在华的外籍人士差异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和国内的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形成互补格局。”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展中医+康养、旅游+康养服务”被单独作为一项任务提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年轻群体健康意识逐渐觉醒,消费升级也催生出高端化、定制化的康养需求。海南省政协常委、一龄集团董事长李玮表示,旅居康养、智慧健康管理等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康养需求显著增长,尤其是医疗养老需求激增。此次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任务中,提出发展中医+康养、旅游+康养服务,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外资更好地满足国人多样化的康养需求,另一方面也将给国内的康养产业带来发展契机。
国际康养运营模式相对成熟,但是规模小、业态单一。目前,国内康养产业已开展多元化探索,从全球范围看已展现初步优势,但在康复设备科技创新和制造工艺方面与国际还存在差异。
因此,李玮建议,借着对外开放的“东风”,国内康养相关的企业应重点布局三大方向:一是结合“中医+康养”打造特色服务体系,开发中医特色项目;二是依托“旅游+康养”发展旅居养老等新业态;三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模式、药械,提升智慧康养、精准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此次试点还强调政策协同,这让不同阶段启动的试点政策之间互相助力。焦雅辉表示,国家卫健委将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外资医疗机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鼓励外资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和使用该标准,并且以此对接国际上的商业健康保险。